收藏【第一小说网www.diYishU.Cc】,大奉打更人最新章节无弹窗免费阅读!

    style_tp()
    ()
    一场宴席,宾主尽欢。
    待孙世宁走后,知县才松了口气。
    一旁幕僚则奇道:“东翁,这孙公子虽然是外戚出身,但我朝以来一向禁断外戚,何如此交往?”
    “一旦惹得清流不快,仕途就悬微了……”
    知县则擦了擦汗水,整个人瘫坐在椅子上,已然是累的够呛。
    一旁的丫鬟连忙送上了冰刨,连吃了好几口才缓过劲来。
    他脸皮微松,开口道:“你只知其一,不知其二。”
    “陛下三令五申,前朝殷鉴不远,所以重商得其利,缓民解其困,而重中之重的禁党安朝堂。”
    “如今科举不选重臣主考,乡试、会试减繁,就是为了禁止党争。”
    说到这里,一旁的幕僚连连点头。
    这是大明公报常年累月的宣讲,也是历年来会试的要点,读书人一直引以为戒,记在心中。
    党争,疲农,乏银。
    这是前明的三大弊病。
    民间还总结另外两项宗禄、贪腐,合计五项。
    “如今内阁中阎首辅威望卓着,朝堂还算稳固,但党争却隐入了暗地。”
    知县摇摇头,感慨连连。
    幕僚眉头一蹙,他也是秀才出身,对于官场并非是一知半解,也算是了解颇多了,但这番话却仍旧让他疑惑。
    “可是陕西勋贵?亦或者南、北之争?”
    “非也。”
    知县站起身,面露惆怅:“勋贵之根基在于军队,可各省有巡抚,如今又设置了总督,陛下右武之心朝野皆知。”
    “我记得,在绍武初年,还是有总辖数省的统制,但如今早就被废除。”
    说着,他饮了口茶,见到后者面露疑惑,眼眸之中满是探究,才继续道:
    “湖广一分为二,南直隶一分为三,现在哪有什么楚党,东林党了?”
    幕僚恍然,但脸上的疑惑确实更甚。
    “那党争为何?”
    “现在之争,为理念之争。”
    知县轻声道。
    “昔年,心学和理学争闹不休,但只要八股文在一日,理学就不会趋于下方,游刃有余。”
    “但如今,八股只在于童试,乡试和会试皆用新法,长年累月之下,自然就有了新想法。”
    “不会吧?”幕僚大惊:“我理学数百年不坠,心学何来占据上风?”
    知县闻言,沉默了些许,面露惆怅:“非心学,而是秦学。”
    “秦学?”
    幕僚瞠目结舌。
    在他的理解中,这是宋时的学派,鼎鼎大名的张载四句言,流传千古。
    但不是早就泯灭在理学的压力中吗?怎么还死而复苏了?
    “非宋时理学,而是江苏昆山人顾炎武,尊称为亭林先生,他在陕西华阴讲学,数载以闻,后来被招入北京,参与到《前明史》之中。”
    原来是他……
    对于顾炎武,幕僚知晓其在陕西的大名,不曾想竟然创建了一个学派,而且还越发的威名起来。
    但要是说压制理学,那就有点天方夜谭了。
    “其讲究经世致用,工商皆本,利国富民,空谈误国论等,已经在北京闯出了诺大的名头,不少的功勋子弟,以及国子监生都听其讲学,可谓是名重天下。”
    知县羡慕道。
    “听说,在朝中有郑森、黄宗羲、王夫之,朱之瑜,方以智、陕西李颙、直隶容城孙奇逢等为友……”
    “首辅阎崇信甚是喜之,尤爱其重商之说,朝廷大得其利。”
    幕僚闻言,可谓是被惊的目瞪口呆。
    “那,那陛下如何?”
    “陛下漠视不言。”知县叹道:“但有时候默认,也是一种确定啊!”
    由顾炎武主张秦学,十几年来已经在朝廷上下获得了不少的认可,更是博得了许多勋贵们的喜爱。
    尤其是秦这一字为命名,一群武夫只知道自己家乡与之有名,哪里晓得其内里,再加上朝廷和皇帝不反对,立马就争先恐后的让子嗣拜其为师。
    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模式,难度极低,然后迅速的普及开来。
    而心学则是自下而上,再加上有被秦学吸收吞并的危险,已然趋于弱势。
    理学作为几百年的官学,扎根于科举,自然非等闲而可视之,一直与其暗地里搏斗。
    所以朝廷如今的党争,皆是依附在两派思想下的。
    内阁,八部,都察院,地方文武,他们的态度不是区区一个知县能够打探清楚的,此时如同雾里看花,瞎子走路。
    让他明白,自己别无选择。
    只是皇帝御宇多年,威势极重,谁也不敢乱来,只能斗而不破,暗自插刀。
    “也就是说,孙家是秦学?”
    幕僚大惊:“东翁?”
    “吾不知。”知县摇头苦笑道:“孙家虽然只是伯爵,但后头可是太子爷,这些年来一直沉默寡言,谁也不知道他的立场。”
    “刚才宴席上,我一直在暗示明示,打探一下底,这位孙公子滴水不漏,瞧不清楚啊。”
    幕僚闻言,脸色煞白。
    孙家如果心向秦学,那么太子十有八九也就是秦学,也就是说未来几十年秦学甚至会一举打败理学,成为正统。
    所以摸清楚其状态,也能更好的了解太子的想法。
    但,太子的想法与皇帝能一样吗?
    一样最好,最怕不一样……
    子不肖父,这是多少帝王废黜太子的先声。
    像太祖一样的可不多。
    如果真的打探清楚了,太子动摇,那对于朝堂来说,不要一场大地震。
    但对于知县来说,他就是个棋子,这样的态度一旦被打探清楚,就成了火引,很容易惹得雷霆大怒。
    “东翁——”
    “幸好孙公子滴水不漏,这样最好不过了。”
    知县终于露出一丝笑容:“安稳最好了。”
    幕僚也重重点头。
    文官们最讨厌的就是秩序紊乱,习惯于稳定。
    因为但凡涉及到站队,虽然是快车道,但机会实在是太小,危险又过大。
    如果秩序不变,按部就班的升官才是首选。
    离开了县衙,孙世宁坐上马车,眉头一蹙。
    “这党争,都连绵到了地方吗?”
    绍武初年,朝堂上是陕楚勋贵独大,然后陕、南之争,再之后勋贵完全沦为了看客。
    在赵舒致仕后,阎崇信虽然威望颇高,但对于内阁却无法达到赵舒那种一言决断的地步,只能有限度的控制内阁。
    如此,因为权力的分配,阎崇信和朱谋就暗斗起来。
    也正是因为两人同样属于勋贵,一下子就把勋贵体系撕破,各为其战。
    朱谋更偏向于陕西等宗亲文官,而阎崇信则偏向于南方。
    这不能一概而论,分人以待。
    但孙世宁却发觉,近两年来,理念这玩意成了武器,百官们不自觉地就开始站队起来。
    他站的最高,看得清楚明白。
    表面上来看阎崇信支持秦学,但他是汉中人,从小到大学的就是理学,内心里一直都是理学。
    而朱谋则不提,只读过几年宗学,后来在官场历练多年,在皇帝的提拔下不断升官,其学问只是普通的童生罢了。
    所以他虽然倾向理学,但只是把它当做工具罢了,一旦坐上了首辅之位,定然是抛之不管。
    孙世宁滴咕道:“秦学偏向利,而理学则务虚,难啊!”
    正所谓遇熊掌不可兼得。
    读书人对于理学虽然厌恶,但只是恨其不振,对于朱子可是敬爱有加。
    同样,秦学经世致用,重商重民,不可否认是真切之理,但却忽视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。
    两者都有缺憾,都有利处,实在是难以抉择。
    孙世宁心中自然是倾向与理学的,但由于孙家人的身份,他不敢有丝毫的泄露。
    他这一趟,只是回家祭祖,顺便参加乡试罢了。
    孙家在代州的振武卫,他们一家是卫所军户出身,如今的振武卫并入代州,成为了振武乡。
    有明一代,军户虽然凄惨,备受奴隶、欺压,但在科举中却有不少的成功,常年在进士榜单中占两三成。
    如张居正,孙传庭等,都是军户出身。
    在孙家,孙传庭的九世祖孙成,在洪武年间被任命为振武卫百户,由河南省汝宁府光山县孤树里村迁居山西代州,后遂安家于此。
    六世祖孙凤开始鼓励子孙习文,五世祖孙歧、高祖父孙宗派、祖
    g0828()

章节目录

免费仙侠小说推荐: 仙集 我只是个猪倌真不是御兽仙人 九九金仙 世界人间 拼装世界 无生剑 妖魔,鬼怪,全是我的经验! 天帝是我 修仙,从画厉鬼当帮手开始 从聊斋开始做狐仙